E星综合网页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适用专业
全校专科一年级所有专业
三、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四、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为逐渐成长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理性的回答。
3、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学时与学分
学时:48学时(理论32,实践16)
学分:3学分。
六、课程内容和要求
章节 |
内容与基本要求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理论 课时 |
实践 课时 |
|||
绪论 |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2 |
|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
4 |
4 案例讨论 |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
4 |
|
课堂讨论 2课时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
6 |
4 家乡美 |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2课时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
4 |
|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
6 |
4 公德剧场 身边感动 |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
6 |
4 法制剧场 直击现场庭审 |
案例讨论 2课时 观看资料片 累计2课时 |
合计 |
|
32 |
16 |
|
七、资源开发与运用
教研室将实现课程知识单元化设计、课程视频制作、多媒体素材整理、作业考试题库制作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高校的优质课程制作成慕课化网络课程。
通过课程运行服务实现慕课和网络课程线上发布、课程更新、海量备课资源库、教学过程监控、数据统计分析、效果评价反馈、纯网络教学、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设计。
八、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式学习作为本课程设计开发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这一模式包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任务——学习者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作为协调和评价者。
2、进行课堂实践教学
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结合各章内容,选择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撰写爱国影片观后感、学会一首革命歌曲、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新闻播报等形式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
在线上,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在线课程以及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自主决定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自主控制学习频率与学习量,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线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为完成课前课后任务,需要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进行案例讨论等,通过解决任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要一起小组学习、协作探究、讨论等,充分交流意见,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也有助于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条件
师资条件
思政部拥有一支教学质量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2人。
九、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60%) |
||||||
评价要素 |
评价内容及标准参考 |
自评 |
师评 |
总评 |
备注 |
|
纪律20% |
优等(90-100)从未缺课、迟到、早退,有事请假(教师先批后请,请假1-2次)。 良好(75-89)从未无故旷课,早退,偶尔迟到1-2次,并能及时改正,请假3次,(教师批准才请)。 合格(60-74)旷课、早退1~2次,偶尔迟到1-2次,但后改正,请假4次以下。 无成绩:(0分)旷课5次以上采取一票否决。缺课达到学院学生守则规定,则取消考试资格。 |
|
|
|
|
|
课堂回答问题20% |
优等(90-100)主动回答问题五次以上,回答问题质量高,体现了熟悉教材内容并有独立见解及思考。 良好(80-89)能主动回答问题1-2次,被教师点到名字回答问题时能认真做答,质量较高。 一般(70-79)没有主动回答过问题,但教师点到名时能认真回答,并能准确理解问题但答得较简单。 合格(60-69)没能主动回答教师问题,点到名时认真回答了,但答得不够准确,把握不住问题要点。 不合格(60分以下)回答问题不主动,问到问题才看题目,并回答不出问题。 |
|
|
|
|
|
班级、社团公益活动参与10% |
参加社团1个以上,参加学院或系部及其他公益活动1次以上,担任班团干部,表现积极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100分)参加公益活动1次以上,担任班团干部,但没有参加社团,表现较积极。(85~95分)。参加了社团,参与班级活动但不参加课外公益活动或担任班团干,表现一般。(65~80分)。从不参加班级及学院其他活动,该项不得分。 |
|
|
|
|
|
作业50% |
作业质量由教师评价及教师与学生共评。 分五个等级:优等(90-100)组织得力,同学配合好,分工明确,高质高量,有创新。 良好(80-89)完成作业带有一定的思考,内容详细完整,质量较好。 一般(70-79)没有太多新意,但看出来也认真去做与完成,质量一般。 及格(60-69)按时交,也按要求做,但质量不高,给人有敷衍了事的感觉。 不及格60分以下,交了作业,但迟交,且质量差,只是写了作业而已。 |
|
|
|
|
|
2.终结性评价(40%) |
||||||
评价要素 |
统一闭卷考试或其他 |
师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