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观指导学院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我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制定政策,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初步确立,整体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这方面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学院党政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能感受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原则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用和谐的理念审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可以发现,建校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蓬勃开展,以凝练大学生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系统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然,在看到进展和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内在机制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从外部环境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部环境氛围仍需优化,全社会育人合力的形成还需要再下功夫。因此,按照和谐观的要求,思考和定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观的基本内涵

和谐思想意蕴深厚、源远流长。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关于和谐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末年的史伯, 他认为不同要素相配可以使矛盾均衡统一而达到和谐,即所谓和五味以调口”, “和六律以聪耳。《说文解字》曰:和,相应也,有和调也,和谐即调和,谐和,和合。但和谐不是事物的简单相加,而是事物内部各要素及事物之间的矛盾统一,它们相互支撑,相互协调,互济互补,相生相长,形成一种而不同、而存异的景象。

和谐观在中国古代表现为和合观,我国最早的古文献之一的《尚书·尧典》提出了和合的理想模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般来说,指异质因素的共处,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由此,和谐观的基本意蕴是指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关系处于融洽、协调状态之中。

西方关于和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提出和谐这一命题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培养和谐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的雅典奴隶制国家可以说是和谐教育的滥觞。雅典的和谐教育实践孕育了西方历史上最早的和谐教育思想。为了适应当时其内部民主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并注重儿童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发展的重要思想。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和谐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矛盾运动不断变化发展而相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均衡的谐和状态。辩证的和谐观不否认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并解决矛盾、冲突,使诸要素形成总体上的平衡与谐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三、以和谐观指导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科学匹配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应合理利用传统的、国外的和现代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既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更要利用好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实现三者的融会贯通。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植根于这一传统教育文化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平时教学中,利用教学、旅游、沟通多环节让学生熟知中华传统文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充分利用本民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国外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很重视实践教学。学院充分学习外国先进教育理念,组织学生通过各类活动提升自己实践能力,学生们通过诸如计算机系统编程大赛电子技能大赛“PLC程序编程大赛的竞赛提升了自己,践行了做中学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根据当代学生精神的需要,认真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有机贯穿教育方式

理论灌输、民主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我们应认真研究三者的优势和不足,在和谐观的指导下,使它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有机贯穿。

理论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在传达主导价值观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只能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去实现,从而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学院始终科学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学院始终坚持师生民主关系的建设,制定考核制度、建立民主机制,让师生关系摆脱了传统以师为主的教育方式。学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导引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在民主教育过程中,能够营造一种宽松互动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认同的观点主动自觉接受,对不赞成的观点也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教师认清他们的思想倾向,从而及时有效地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观点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转变。一般而言,民主教育比较关注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由外化向内化转变的过程。如果说理论灌输与民主教育是一种外在教育方式,那么自我教育则是一种内在的教育方式。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教育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实质在于:在教育工作中正是学生本人充当教师的第一助手。自我教育(从这个词的直接含义来说)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学院注重自我教育,将其作为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多次在寝室、班级、年级、学校多层次开展以辩论赛、讨论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的自我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民主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统一协调教育力量

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实现三者的统一协调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院坚持以三大主体教育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战场,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团结协助,追求成功,使他们的良知、潜能及创新精神得到发挥和体现。

家庭是人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篷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感染和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人物,都是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我努力走向成功的。针对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的强调成绩的误区,学院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教育,以家庭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促使学生的个体行为模式、价值标准、生活态度朝着社会所认同的方向发展。

社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承担着对人们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重任。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生的许多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品德的养成无不与社会环境有关,现实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比学校的课堂教育力量更大。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区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社会教育存在于生活的每一角落,能够通过有形与无形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免费为学生提供优秀报刊杂志,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各种社会教育形式在加强和改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以和谐观指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三十年前,我院伴着共和国改革开放之舟,沿着邓小平指引的方向起航。三十年整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继续努力植桂培兰、栽桃育李,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招生专线:0759-6655555

Copyright © meilixuanyan.com 2006 E星综合网页版 - e星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粤ICP备1203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