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探讨
稍微留心一下时事,就可以看到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在动物园用硫酸泼动物,用微波炉烤小狗,拿剪刀戳瞎小猫,由于一点小摩擦将同寝同学一一杀死,因为女同学拒绝了求爱就将其强奸并拿刀捅死了她的母亲,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之一 ,是大学生的心理志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快速度、复杂、多变、不稳定等不易把握的特点。大学生对各种需求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而且不断产生新的含义,当内在的心理支持和这种需求,以及理想与现实出现很大的距离,出现不平衡时,这种心理落差的产生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困惑、迷茫、冷漠、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困惑、苦闷、寂寞和心理冲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等。
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日益严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人们对精神症状和心理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的一定的误解与偏差,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主要有以下八大诱因: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交际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交往范围的狭小、交际技巧的匮乏等却给正常交往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使得他们经常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苦闷。“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等,这些势必会给同学间的相处带来隔阂。这时,一方面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变得更加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无所事事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日深月广,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误导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三、自我意识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把目光更多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的关心自我发展,自觉地从各个方面了解和体察自己,塑造自我形象,设计自我模式,更强调独立、有自己的见解,自尊心和自信心,优越感较强,志向远大。然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视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当他们一旦发现现实生活的我并不是理想中的我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
有的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处境与环境不满,导致内心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这可能带来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症状。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强。但是由于他们阅历、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观察、分析问题,特别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经常会表现出主观片面、固执己见、过于自信等方面的不足。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继而带来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对考试的恐惧等。这主要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
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情感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其内心情感体验十分细腻微妙,是外表敏感的群体。比如,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状和波动性,特别是大学生己有了爱情的强烈体验,这种情感是一生中最难把握的高级复合性情感。性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给大学生带来种种烦恼和不安。似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是缺乏成熟恋爱条件的:经济上自顾不暇,双方都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然而爱情又是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的强烈需求,这种内心的矛盾也是心理压力过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失恋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失恋引发的心理疾患也自然无法回避。
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已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等等。
呈现在八十年代大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旺盛需求和礼遇对待的美好画面,因此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即便是贫困也就能坦然面对了。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教育改革的风暴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身上,自费上学,双向选择,这对于贫困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且,毕业之后工作情况难以预料,生活未必一定有大的改观,前途依然渺茫。这些情况,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
八、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大学纷纷扩招,每年的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数量都快速爬升,社会的竞争更是日益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社会建设的生力大军,大学教育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好坏和快慢。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有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巧这两个必备要素。人在生活道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失败和挫折。正确认知心理问题,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生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