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先驱者对社会主义艰难探索的历程
社会主义一词是由古拉丁文演变而来,原意是‘同伴’、‘善于社交’等。
最早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尼迪克特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19世纪20-30年代,欧文主义者和圣西门主义者才在报刊上使用‘社会主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称谓。
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已成为西欧盛行的新思潮。
19世纪70年代,西风东渐,社会主义一词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马克思以前就有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或者由这种种成分混合而成的社会主义。”
1.中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我国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
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始祖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7 ——1535)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代表作及重要观点。
客观评价。
2.十九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以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刻抨击,同时,根据人类理性原则构建了他们的理想社会。
3.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基本观点。
4.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5篇文章。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斯大林:《关于苏联宪法草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主要特征。
5、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初期探索
(1)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头八年内,我们的革命任务,在农村是完成对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接着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城市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建设方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知道的。但是,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一九五八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
2.在对社会主义认识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我们党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继续探索。
2.刘少奇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贡献
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3.陈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4.邓小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