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之后,党章虽然有过几次修改,但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 一切从实际出发

    何谓“实际”?毛泽东认为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指出:“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则要求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邓小平语)

    江泽民将“从实际出发”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认识和正确把握实际。然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以日常生活现象为例,人们亲眼所见,应该是实际了吧?其实未必。笔直的木棒斜放到水中,我们看到它弯曲了。事实是木棒并未弯曲。夜里在月亮下行走,会看到月亮跟着我们走,实际月亮在天上仍然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冬季里用手摸户外的钢板和木板,多数人说钢板温度低于木板温度,实际上两者温度相同。

    把握社会现象的实际就更难了。如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实际的认识,我们党就经过了几十年的曲折过程。

    因此,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就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为什么要联系实际?第一,理论只有和实际相联系,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理论是共性的概括和反映,实际是具体和个别。理论只有转化为路线、方针、政策、措施、方案等,才能指导具体的实际;第二,理论只有和实际相联系,才能从实践中吸取新的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理论怎样才能联系实际?有三个要素。第一,掌握理论;第二,了解实际;第三,善于联系。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成“有的放矢”,非常确切。他说:“‘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因此,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三要有高超的射击之技。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从书本出发,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另一种是从狭隘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二者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主观主义。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又为新的理论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因此,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三)实事求是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赋予了“实事求是”这一古语以新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拿什么作标准?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案例

不要只看“闪光点”

 

    2003年3月16,如人们所意料的那样,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3月18,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外记者。“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l800个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镁光灯不断闪烁中,在其微笑背后,温家宝展现给全国人民的是其近40年在中国大地上的奔走。温家宝总理是从天津市旧城区一个普通的胡同里走出来的,有着一家五口居住在不足21平方米的经历,因此,“平民情结”一直根植在他心中。可以说,温家宝是中央领导层近年来深入到农村搞调研次数最多的一位,同时,也是让陪同他的地方干部最头疼的一位。为了解到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他常常不给地方官员留面子,想方设法冲破对他的“封锁”,使得刻意弄虚作假者不知所措。

    19965月,麦收之前,当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到安徽检查扶贫工作。一来,就约法三章,不搞迎送,不搞陪吃,下去时更不许前呼后拥,一切轻车简从。

    他的随行人员也是屈指可数。他们来了后,就同安徽省的有关领导分乘两辆普普通通的中巴车,直奔大别山革命老区。

    在从金寨县通往霍山县的山道上,温家宝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他招呼司机把车停住。

    温家宝下车后,走得很快,沿着一条小路就一直往前走去了。前面有座不大的村庄,而且,看上去,还是一处十分贫穷的地方。温家宝正向那村庄走过去。大家赶忙下车,快步跟了上去。

    温家宝见几个农民扛着树皮走过来,就迎上去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一个妇女见问话人面相慈善,话声和蔼,虽是干部打扮,却没有想到这会是中央下来的干部,因此答得就很随便:“现在青黄不接,山上没东西可卖,供销社正在收购树皮,听说造纸用,就削点树皮去卖,好买点口粮回来。”

    温家宝转身又去打问一位男青年,当得知对方是位民办教师,便仔细了解他的工资情况。民办教师发愁地说:“乡里一个月只补助五十元,连吃粮的钱也不够。说是补助,也只是欠着,赶到要过年了才给,平时就连买粮的钱也没有。”

    温家宝一边认真听着,一边点着头。

    他在村子里各处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才上车。到了霍山县城后,他随便明了一下餐,就要求听县里汇报。

    霍山县委书记不知道温家宝在来的路上已经没按“规定”下过车,依然像往常一样地作着汇报:“这几年,我们霍山县有了很大的发展,既脱帽,又加冕,脱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戴上了‘奔小康’的帽子。”接着就把全县的国民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各种数字,熟练地报了一遍。温家宝截住了他的话头,忽然问:“你这个县这么好,可以按时发工资吗?”

    县委书记回答得斩钉截铁:“我们不缺全县职工一分钱!”

    温家宝点到了他下车看过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县委书记不禁一愣,但他马上指出:“那是我们县最穷的一个村。”

    温家宝幽默地笑道:“你最穷的—个村,就被我看到了?”

    县委书记这才知道遇上了麻烦,不由急出了一头汗。

    温家宝严肃地说:“同志们,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们的数字,我更看重农民家里的生活是否真的提高。你们都很年轻,我希望你们,多到农民群众的家里看看,真正做好脱贫很不容易,何况有些脱贫了还会返贫呢。”

    又一次,温家宝到安徽检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在阜南县,县里安排是看小陈庄,这是一个新建的村,两排楼房十分漂亮地拥路而立,中间的马路也修得很宽,看上去不仅富足,还透出几分气势。但是,温家宝下车后只看了一眼,就拒绝进村去看。“要我看什么呢?无非就是几个有钱人,盖了几幢新楼房。”

    这弄得陪同的领导十分尴尬。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窘迫。

    这时,走来了两个农民模样的人,温家宝于是上前打问:“搬到这儿来,你们是自愿的吗?”

    对方高声答道:“完全是自愿的。”温家宝若有所思地又问:“住这样的房子,花了多少钱哪?”“两万多。”温家宝朝村里望了望,空无一人,就打量起走过来的这两个“农民”。显然他已从对方回话的口气中悟出了什么,指着其中的一人问:“你在村里具体干什么呀?”对方说:“支部书记。”温家宝幽默地笑了:“那我就问问你,为什么要修这么宽的马路,占用这么多的耕地呢?”支部书记哑口无言。

    重新回到阜阳市,市委将温家宝一行安排在国际大酒店,温家宝一听是“国际大酒店”,坚决不住,要求住进招待所。由于温家宝的坚持,最后下榻在作为市委招待所的“颍州宾馆”。晚饭后,温家宝也不愿休息,他要求安排两个县委领导汇报有关工作。汇报时,太和县委书记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刚念了个开头,温家宝就示意对方停下来:“你们不要念稿子好吗?”离开了稿子,这位县委书记竟不知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了,变得吞吞吐吐,十分狼狈。温家宝失望地摇了摇头,说道:“今天下午,我很生气,在阜南县的那个村子里,见不到一个群众,不知道你们想让我看什么?去年,我到河南省,一个县委书记也叫我去看一个这样的村子,见不到农民,村里的马路修得比你们这儿看到的还宽,房子也比这还漂亮,我就问那个县委书记,这样好的村子在你县占多少呀?他支支吾吾地说,百分之二十吧。我说,好,就是占到百分之二十,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更想知道你们县那百分之八十农村的情况,你带我去看看好吗?他马上说,路不通,不好去。我说,车子去不成,人总可以走进去吧,那么多的农民可以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走呢,你带路,我要进去看看!”

    说到这,他顿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陪同的安徽同志,当然听得出此番话的意思。借故路不通,不希望他看到自己管辖范围的落后面、贫困状况的,不止是河南省的那位县委书记,他在安徽舒城县就有过同样的遭遇。只给上面展示“政绩”,看“莺歌燕舞”,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像瘟疫一样在中国许多地方蔓延成灾。

    那天晚上,温家宝谈了很多,谈得推心置腹:“事关农村的政策问题,我就想到安徽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因为这里有许多熟悉情况、又敢于发表意见的同志。我每次来都很有收获。我的好多政策上的想法,都是我随便下车了解到的。地方上准备的东西,和让看的地方,往往是一些比较典型、比较成熟的闪光点,不是说这些地方不真实,但常常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我非常喜欢随便走走看看。我的调查研究很简单,就是开车随便进一个村,有时要谈一个小时,也可以跟农民谈一天。最长的一次是在铁岭,我坐在炕头上和农民谈心,从中知道了好多事情:土地关系、分配关系、干群关系。不坐下来深入地谈,就很难了解到。即使这样,我仍觉得自己对农村的了解恐怕至多只有十分之一,大量的情况还是不了解的。我知道农村的情况并不都是好的,需要我们去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座谈,能畅所欲言,有什么情况就讲什么情况。”

    那一天,他动了感情地说道:“我们党的政策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我还希望去看绝大多数群众;如果农村都这么好的话,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呢?”他特别强调:“我再说一遍,我是来搞调查研究的,不是来参观的,请你们不要只让看‘闪光点’!”

 

    思考讨论

    1.只给上级领导展示“政绩”,看“莺歌燕舞”,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象瘟疫一样在中国许多地方蔓延成灾。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其危害?

    2.温家宝总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平民总理”。你如何评价他的“平民情结”?

 

    案例点评

    温家宝总理是从天津市旧城区一个普通的胡同里走出来的具有“平民情结”的“平民总理”。在全国的2000多个县中,他居然跑了l800多个县。他深入基层搞调研次数多,也经常让陪同他的地方干部感到头疼。因为他为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时常“不按常理出牌”,不给地方官员留面子,想方设法冲破对他的“封锁”,使得刻意弄虚作假者不知所措。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基层搞调研。但现在许多地方有一种不好的风气:热衷于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欺骗上级。高级领导机关下去的人,大都被下级干部前呼后拥,按事先定好的“视察”地点、事先布置好的人员去了解访问。让上面领导看的地方,往往是一些比较成熟的“闪光点”,能展示其所谓“政绩”以及“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但却往往不具备普遍性。温家宝总理对下面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显然是有着十分清醒认识的。他特别强调:“我们党的政策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我还希望去看绝大多数群众”。“我是来搞调查研究的,不是来参观的,请你们不要只让看‘闪光点’!”但愿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有温家宝总理这样清醒的头脑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要被弄虚作假者所蒙骗。

 

上一页      下一页
本文共 4 页,第  [1]  [2]  [3]  [4]  页

学院地址: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78号 邮编:524400

Copyright © meilixuanyan.com 2006 E星综合网页版 - e星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粤ICP备12032275号